【川财研究】消费板块表现强势,关注业绩驱动
策略:关注业绩驱动
短期来看,在业绩和估值提升的驱动下,股指仍有上行空间。就基本面数据来看,9月制造业PMI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连续14个月在荣枯线上方,显示经济仍具有一定韧性。在施工旺季叠加环保限产对供给端的约束放缓的共同作用下,短期生产端和需求端均将较8月出现回升。从业绩来看,已披露业绩预告显示三季度盈利增速向好,其中主板表现较为突出,过半企业业绩高速增长;中小板利润增长较为平稳,内部分化减弱,可比口径下测算增速与中报基本持平;创业板公司利润增长情况也较为良好。而从估值角度看,沪深300以及中证800指数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均值水平,考虑到当前相当于较低的无风险收益率,未来估值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AI芯片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内置NPU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华为在IFA2017大会上公布了麒麟970处理器,是全球首款内置NPU的处理器。麒麟970采用异构架构完成人工智能处理,另一创新之处在于端云结合实现人工智能。麒麟970芯片的发布使得人们再度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
人工智能芯片的崛起之路。传统CPU的架构在解决深度学习任务时效率低、成本高,催生新硬件。人工智能芯片的出现不是为了执行指令,而是为了大量数据训练和应用的计算。其中,GPU因其海量数据并行运算能力被首先引入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社会形态在全球的萌芽,中国和海外国家也分别从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战略布局。
AI芯片三种技术路线,ASIC是终端应用趋势。目前适合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有GPU、FPGA、ASIC三种技术路线。三类芯片代表分别有英伟达(NVIDIA)的Tesla系列GPU、赛灵思(Xilinx)的FPGA和Google的TPU。GPU最先被引入深度学习,技术最为成熟;FPGA具有硬件可编程特点,性能出众但壁垒高。ASCI由于可定制、低成本是未来终端应用的趋势。
科技巨头加紧布局AI芯片,寒武纪跻身国际前列。全球科技巨头都在加紧布局AI芯片,希望走在科技变革时代的前线。NVIDIA是AI芯片的市场领先者,占据了全球GPU 70%的市场份额;Intel接连收购Altera等公司,全方位布局AI产品;Google发布两代TPU,从ASIC方向进军AI芯片市场;而国内的寒武纪科技是中科院计算所孵化的一家独角兽公司,2016年推出了国际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NPU),技术全球领先。
该领域主要龙头企业:AI芯片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上游,基于AI芯片的下游场景应用极为丰富,包括安防、消费电子、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等。由于A股市场没有像英伟达、Google这样的AI芯片企业,可以从AI芯片产业的下游精选个股。相关标的包括富瀚微(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芯片设计商,产品包括安防视频监控多媒体处理芯片和数字接口模块等)、中科曙光(国内HPC龙头,与寒武纪战略合作)、科大讯飞(智能语音领导者,技术全球领先)、东方网力(安防行业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管理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公司。
风险提示: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格局的影响
泰格医药(300347)三季报预告点评:Q3略超预期,政策助业绩再提速
事件:
10月11日,公司发布2017年前三季报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三季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0%-110%,即今年1-9月份预计实现盈利18,937.03万元-20,930.41万元,则Q3单季度盈利达到7,961.14万元-8,391.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0%-290%。
点评:
三季度业绩环比继续提升,业绩拐点完全确立。公司Q3单季度盈利7,961.14万元-8,391.47万元,盈利环比二季度继续出现提升,达4.4-10.1%。公司近四个季度业绩环比均告提升,由此可见,公司已摆脱临床自查核查事件的影响,业绩拐点已完全确立。
受政策红利影响,公司业绩增长或再度提速。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此次政策发布对以公司为代表的CRO行业受益最为显著。首先,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实行备案管理,公司的临床资源将大幅扩容;其次,提高伦理审查效率和优化临床试验审批程序将缩短临床试验审批时间,提高订单完成速度;最后,境外的临床试验数据也将被允许用于中国申报注册申请,对于能承接国际多中心业务的CRO企业来讲将形成实质性利好。总的来看,公司的产能有望大幅提升,订单的消化能力也会不断加快,业绩增长有望再度提速。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17-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77亿、3.90亿、4.73亿,对应EPS为0.55元、0.78元、0.95元,对应PE为56倍、40倍、3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项目推进不及预期;一致性评价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公司整合不及预期;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