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的换汇安排
2.1.1 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票的换汇安排是怎样的?
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通股票,均以港币报价成交,实际支付或收取的是人民币。在交易结算过程中,港币与人民币的换汇处理,由中国结算与结算参与人负责完成。对于换汇安排,投资者需要知晓参考汇率和结算汇兑比率两个概念。
2.1.2 什么是参考汇率?
参考汇率是指在港股通交易日每日开市前,由换汇银行提供,通过深交所网站向市场公布的汇率。参考汇率包括港币买入参考价、港币卖出参考价两项。深交所和境内证券公司利用该参考汇率对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前端监控。即,投资者买入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币卖出参考价计算投资者需要冻结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卖出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币买入参考价计算投资者可用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应事先咨询所在托管证券公司了解详情。
2.1.3 什么是结算汇兑比率?
结算汇兑比率是指投资者进行港股通交易的实际结算汇率。具体指当日收盘后,中国结算根据全市场港股通成交的清算净额(单边、净应付或净应收),在香港与换汇银行换汇后,将换汇成本均摊至当日所有买入成交和卖出成交而计算得出的汇率。
结算汇兑比率包括买入结算汇兑比率和卖出结算汇兑比率两项。其中,卖出结算汇兑比率适用于港股买入交易,买入结算汇兑比率适用于港股卖出交易,计算公式如下:
卖出结算汇兑比率=
;
买入结算汇兑比率=
。
上述公式中,港股通应收应付净额=(港股通卖出成交金额-港股通买入成交金额);换汇汇率为换汇银行提供的报价。
根据分级结算原则,中国结算按照上述结算汇兑比率对结算参与人(证券公司)进行人民币资金清算,结算参与人也根据该汇率对投资者进行清算。提示投资者注意,上述安排仅适用于交易结算资金的清算,公司行为类结算资金(如派发红利)一般采用逐笔全额换汇安排。针对结算汇兑比率计算公式具体举例说明:
假设:(1) T-1日晚参考汇率情况如下:
参考汇率(HKD/CNY) | |
买入参考价 |
0.7760 |
卖出参考价 |
0.8240 |
离岸市场中间价 |
0.8000 |
(2)T日收市时:
如当日买入成交300亿元港币,卖出成交200亿元港币,中国结算净应付香港结算100亿元港币。中国结算向换汇银行申请买入100亿元港币,银行对此提供的换汇汇率的卖出价为0.8110 HKD/CNY。
由此,全市场换汇成本= 100×(0.8110-0.8000)=1.1000(亿港元);
每1港元交易应分摊的换汇成本=1.1000/(200+300)=0.0022(港元);
卖出结算汇兑比率=0.8000 + 0.0022 = 0.8022(适用买入交易);
买入结算汇兑比率=0.8000 - 0.0022 = 0.7978(适用卖出交易)。
2.1.4 中国结算与证券公司交易结算资金的换汇流程如何?
具体换汇流程如下:
2.1.5 公司行为类资金(如派发红利)如何换汇?
公司行为类资金的换汇安排为逐笔全额,即对每笔公司行为的资金逐笔、单独换汇,不同资金之间不进行轧差处理。
2.1.6 参考汇率与结算汇兑比率是否相等?
参考汇率不等于结算汇兑比率,在一般情况下结算汇兑比率优于参考汇率。即日终清算后,投资者的港股买入交易,按卖出结算汇兑比率所计算出的、实际需要支付的人民币,一般将少于证券公司日间按卖出参考价所计算出的金额。反之,日终清算后,投资者的港股卖出交易,按买入结算汇兑比率所计算出的、实际可以得到的人民币,一般将多于证券公司日间按买入参考价所计算出的金额。当然,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可能有证券公司会在参考报价的基础上再加减一定比例来控制客户资金,投资者应事先咨询证券公司了解详情。提示投资者注意,极端情况下离岸人民币市场发生大幅度波动时,有可能出现结算汇兑比率劣于参考汇率的结果。因此,投资者亦需及时关注离岸人民币市场并查看资金账户余额,防止资金账户出现透支。
2.1.7 投资者可通过何种途径查询参考汇率和结算汇兑比率?
投资者可登录深港通子网站(http://www.szse.cn/main/szhk)查询参考汇率、结算汇兑比率信息。
2.1.8 交易日与T+2交收日之间汇率发生波动,对投资者有影响吗?
没有影响。投资者T日通过港股通买卖港股,T日日终即确定了交收换汇的结算汇兑比率。因此,T日日终至T+2交收日之间的汇率变动,不会影响投资者T日交易的人民币结算资金金额。提示投资者注意,T日是指港股通交易日,T+2日是指港股通交易日后第2个港股通交收日。
2.1.9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与沪港通下的港股通结算资金是分别换汇吗?
港股通交易日闭市后,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分别根据港股通应交收金额与港股通换汇银行换汇,相应换汇成本按深圳、上海市场成交金额分别分摊至每笔交易。
另外,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对公司行为产生的红利款和公司收购款等资金,分别按与港股通结算银行商定的汇率换汇。
综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与沪港通下的港股通结算资金是分别换汇。
2.1.10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其换汇原则是否一致?
通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两个渠道进行的港股通交易,其换汇原则一致,均遵循净额换汇、全额分摊的换汇原则。
净额换汇,即交易日日终,由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各自以当日境内投资者通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买卖港股的轧差金额分别向港股通换汇银行换汇。
全额分摊,即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各自将换汇盈余(或换汇成本)按当日深港通或沪港通两个渠道所有买入交易和卖出交易的总额分摊至每笔交易,分别形成投资者在深港通或沪港通两个渠道港股通业务的买入结算汇兑比率和卖出结算汇兑比率。
2.1.11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其结算汇兑比率计算方法是否一致?
通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两个渠道进行的港股通交易,其结算汇兑比率计算方法完全一致,但结果有细微差别。具体计算方式详见本指南“什么是结算汇兑比率”。
2.1.12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其参考汇率中间价是否一致?
通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两个渠道进行的港股通交易,其参考汇率中间价由换汇银行前一日日终提供,两个渠道每日适用的参考汇率中间价相同。
2.1.13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换汇银行向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换汇汇率是否相同?
通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两个渠道进行港股通交易,换汇银行向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换汇汇率是按照两个渠道下的港股通交易净额分别进行报价。若换汇方向一致,两个渠道下的换汇汇率基本相同;若换汇方向相反,则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换汇银行向中国结算深圳、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是适用于机构的优惠汇率,两个渠道下的换汇汇率差异很小。因此在现有换汇机制下,已尽可能将两个渠道下的换汇汇率差异降到最低限度。
2.1.14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其结算汇兑比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算汇兑比率是根据参考汇率中间价、换汇汇率、买入成交金额及卖出成交金额计算而来。其中:(1)参考汇率中间价:两个渠道相同;(2)换汇汇率:在现有换汇机制下,已尽可能将两个渠道下的换汇汇率差异降到最低限度;(3)应收应付净额与应收应付成交金额之和的比值:由市场行为决定,一般情况下,两个渠道会不相同。
因此,通过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两个渠道进行的港股通交易,由于两个渠道的成交量存在差异,其分别适用的结算汇兑比率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长期来看,投资者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港股通交易所适用的结算汇兑比率将基本在同一水平。